|
充氣結構,又名"充氣膜結構",是指在以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制品中充入空氣后而形成房屋的結構。充氣式 充氣結構 結構又可分為氣承式膜結構(Air-supported Membrane Structure)和氣脹式膜結構(或叫氣肋式膜結構)(Inflated Membrane Structure)。氣承式膜結構(索膜結構)是通過壓力控制系統向建筑物內充氣,使室內外保持一定的壓力差,使覆蓋膜體受到上浮力,并產生一定的預張應力,以保證體系的剛度。氣脹式膜結構是向單個膜構件內充氣,使其保持足夠的內壓,多個膜構件進行組合可形成一定形狀的一個整體受力體系。
充氣結構主要有氣承式和氣囊式兩種結構形式。①氣承式結構是直接用單層薄膜作為屋面和外墻,將
充氣結構
周邊錨固在圈梁或地梁上,充氣后形成圓筒狀、球狀或其他形狀的建筑物(圖1,見彩圖)。室內氣壓為室外氣壓的1.001~1.003倍。人和物通過氣鎖出入口進出。為減小薄膜拉力、增大結構跨度,氣承式結構薄膜上面可設置鋼索網。②氣囊式結構是將空氣充入由薄膜制成的氣囊,形成柱、梁、拱、板、殼等基本構件,再將這些構件連接組合而成的建筑物(圖2)。氣囊中的氣壓為室外氣壓的2~7倍,故是一種高壓體系。
充氣結構一般按幾何非線性薄膜理論分析,用有限元法、迭代法等計算薄膜的內力和變位,并需考慮材料老化和強度下降的影響。
薄膜材料主要有玻璃纖維布、塑料薄膜、金屬編織物等,其中用得*多的是玻璃纖維布,其表面可涂聚四氟乙烯等類涂料,以增加耐久性和防火性。薄膜材料的接縫可采用熔接、粘接和縫合等三種形式。
氣承式結構的施工安裝是先架設圈梁或地梁,豎立出入口,鋪開薄膜材料,然后進行錨固連接,安裝充氣設備,關緊出入口,開動設備充氣。